受國企改革、巨頭合并和政策監管加緊、增強風控等多重因素影響,2016年并購市場在2016年迎來爆發后回落趨穩。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6年宣布交易案例8380起,披露金額案例數量6642起,披露交易規模5406.2億美元,與2016年同比分別下降28.48%、31.19%、31.52%;完成交易案例數量為4010起,同比下降23.41%,完成交易規模2532.6億美元,同比下降26.00%。
就行業分布來看,在本年度中國并購市場交易完成案例中,互聯網、IT、制造業交易完成數量分別為529起、515起、487起,各占比14.20%、13.83%、13.07%,領銜本年度并購交易市場前三名。交易規模上,金融、能源及礦業、制造業交易規模分別為391.17億美元、256.49億美元、180.80億美元,占比18.98%、12.45%、8.77%,位列前三甲。
2016年中國并購交易市場整體趨穩回落
受國企改革、巨頭合并和政策監管加緊、增強風控等多重因素影響,2016年并購市場在2016年迎來爆發后回落趨穩。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6年宣布交易案例8380起,披露金額案例數量6642起,披露交易規模5406.2億美元,與2016年同比分別下降28.48%、31.19%、31.52%(見圖1)。
圖1 2011年至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宣布交易趨勢圖
本年度重大宣布交易案例中,石油濟柴擬與中油資本資產置換,總代價755.09億元成為本年度進行中交易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2016年9月6日,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000617.SZ)擬與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資產置換, ST濟柴全部資產及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持有的中油資本100%股權中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隨著中油資本100%的股權置入,ST濟柴將保殼成功變身為綜合性金融公司。
排名第二位的是萬科擬456億元收購前海國際100%股權。2016年6月17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擬以向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發行2,872,355,163股股份,每股15.88元,共計4,561,300萬元人民幣的對價收購其全資附屬子公司深圳地鐵前海國際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完成后,前海國際將成為萬科全資子公司,同時深圳地鐵持有萬科A的股份比例將達到20.64%,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不過在經歷近半年以來的萬科股權之爭下,12月19日萬科最后對外發出終止與深圳地鐵重組的公告,其中提到“公司部分主要股東公開表示對本次交易方案存在不同意見,但截至目前,各方尚未就本次交易的具體方案達成一致意見”依舊體現出萬科控制權之爭仍在持續(見表1)。
表1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重大宣布交易
從實際完成的并購交易來看,2016年完成交易規模有所回落。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本年度共完成并購交易4010起,同比下降23.41%,在2015年交易爆發后有所回落;其中披露交易金額案例2908起,同比下降28.85%;交易完成規模2532.6億美元,同比下降26.00%,平均單筆交易金額為8709.08萬美元(見圖2)。
圖2 2011年至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完成交易趨勢圖
從實際完成的并購案例來看,交易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是長江電力收購川云水電100%股權。2015年11月6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600900.SH)擬以12.08元/股的價格,向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發行17.4億股并支付現金347.74億元,向四川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行8.8億股并支付現金13.25億元,向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公司發行8.8億股并支付現金13.25億元收購其持有的三峽金沙江川云水電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總價7,973,515.89萬元。2016年4月1日,收購完成。(見表2)。
表2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重大完成交易
借殼上市案例數量驟減
在2016年整體并購趨緩的大形勢下,再加上新規的施行,借殼上市表現的尤為突出——案例數量驟減。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6年并購宣布交易中,發生借殼上市案例數量為49起,同比2015年下降55.56%;交易規模344.9億美元,同比2015年下降11.95%,相比2014的爆發之年已減縮近半(見圖3)。
圖3 2011至2016中國并購市場借殼上市宣布交易趨勢圖
行業分布來看,2016年度借殼上市宣布案例數量排名前三位的是房地產、IT和金融行業,分別占比21%、17%、17%,占比超過10%的行業還有制造業和交通運輸行業,分別占比13%和12%(見圖4)。
境內市場互聯網、金融行業位列兩榜首位
就行業分布來看,本年度境內互聯網、IT、制造業交易完成數量分別為529起、515起、487起,各占比14.20%、13.83%、13.07%,領銜本年度并購交易市場前三名。交易規模上,金融、能源及礦業、制造業交易規模分別為391.17億美元、256.49億美元、180.80億美元,占比18.98%、12.45%、8.77%,位列前三甲(見圖5、圖6、表3)。
圖5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完成交易數量占比按行業分布
圖6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完成交易金額占比按行業分布
表3 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完成交易規模(按行業)
中企跨境并購爆發元年
2016年可謂是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爆發的一年,交易數量和并購規模均創歷年新高。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宣布規模達到1340億美元,前10月總規模已超2000億美元,遠超2016年全年1031億美元的規模,年單筆交易額超過10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數量近40個。
海外并購火熱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由于中國經濟放緩和市場趨于飽和,企業的增長瓶頸也開始顯現,現階段大家都急于出海,一方面是為了融合國外公司的優質業務資源與先進技術,提高企業自身價值度,另一方面是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擴大市場范圍。總體來講,無論是中企控股海外上市公司還是整體收購整合優質資源,對于雙方都是能夠實現雙贏的一件事。
根據CVSource 投中數據終端顯示,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已完成交易4010起,披露交易規模為2532.59億美元,其中境內交易3725起,占比92.89%,披露交易規模2060.76億美元,占比81.37%;出境并購235起,占比5.86%,交易規模428.72億美元,占比16.93%;入境并購50 起,占比1.25%,交易規模43.10億美元,占比1.70%(見圖7)。
圖7 2016年中企參與并購完成交易占比圖(按是否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