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創投參與投資的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133)2010年10月26日成功登陸創業板,完成了該項目資本運作的關鍵性一步。在華策影視的招股說明書里,浙商創投作為主投方第一次呈現在社會公眾面前,浙商創投再一次贏得了PE圈內人士的關注。我做為該項目投資主要參與人員之一,倍感欣慰。
華策影視是一家致力于生產、發行影視產品的文化創意企業,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民營影視文化企業之一,也是經國家商務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四部委批準的首批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華策的成功上市,憑借的是綜合競爭優勢。
首先,以劇本為核心融合資源,整合業界頂尖創作力量和優質影視資源,與國內眾多頂級編劇、導演、演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展示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華策影視與多位著名編劇、導演、監制等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了一批相互認同、能夠與公司長期深度合作的戰略伙伴。在公司前十大股東中,編劇劉冠軍是我國著名作家、編劇,其主要作品包括小說《伏羲伏羲》(改編為電影《菊豆》并擔任編劇)、《秋菊打官司》、電影《集結號》(擔任編劇)等;金牌編劇鄒靜之曾創作《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傾城之戀》等知名電視連續劇,被媒體譽為國內“第一編劇”。
憑借優質的生產資源,華策影視已形成年產300集的生產規模,公司主要作品有《天師鐘馗》、《萬卷樓》、《傾城之戀》、《中國往事等,多部作品榮獲中國電視劇最高獎項“金鷹獎”、“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其中《中國往事》還在有電視劇“奧斯卡”獎之稱的韓國首爾國際電視節上榮獲最高獎項——最高電視劇大獎,這是中國電視劇首次獲得此項殊榮。
其次,華策影視具備強大的發行營銷綜合能力。華策影視旗下各類影視產品實現了100%的發行成功率。公司已與中央電視臺、全國60多家省市級電視臺(或廣電集團)建立了業務合作,發行區域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司與湖南廣播影視集團節目營銷中心、安徽衛視、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三家國內電視劇采購能力較強的電視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以獨家買斷、預購合作模式等多種合作方式,就電視劇的制作和發行進行長期合作。在國內市場已實現盈利的同時,華策影視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奠定了中國影視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先發優勢。
華策影視本次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通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與上市,公司將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資本的快速擴張,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必要的資金,同時,公司股票的成功上市,將使華策影視的品牌影響力得到迅速的提升,資源整合能力將進一步加強,這將有利于吸引高端專業人才,使公司經營規模上臺階,制作出大量高品質、具有本土文化內涵的影視作品。而未來的市場、政策、技術等因素的推動,華策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高速增長的市場,將形成華策生產再上規模的強大推動力。據國家廣電總局統計,1982年全國廣電系統總收入8.8億元,到2008年底,全國廣播電視總收入1583億元。統計數字表明,從1982年到2008年的27年間,廣播影視年均增長率超過20%,遠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正日益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近五年電視節目制作發行情況以及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時間情況,2008年全國制作發行的電視劇時間比2004年增長約18%,而2008年全年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時間比2004年增長了50%左右,可見對電視劇的需求增長比供應增長幅度更大。此外,除了本土市場以外,海外市場需求日益增長,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及全球華語電視劇市場潛力巨大。如此增長巨大的市場,對國內影視文化企業,尤其是已經走入資本市場的華策影視,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了。
國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影視文化企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指出文化產業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國家的宏觀性政策為電視劇行業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根據中國政府網18日刊登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到2020年,四大新興支柱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位列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覆蓋面極廣。大致可分為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以及云計算等。三網融合將帶動整個文化傳媒產業鏈的發展。三網融合后,對于像華策這樣的內容提供商而言,將擁有更多發行渠道及受眾資源。隨著影視劇播放平臺的增加,市場對影視劇的需求將持續擴大。
新技術應用將迅速拓展華策影視的發行渠道。進入21世紀以來,數字化及互聯網等新技術開始在眾多領域中得到應用,其中網絡點播逐漸成為受網民歡迎的平臺。2008年度中國互聯網普及率提高到22.6%,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98億,世界排名第一;2009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6%,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如此龐大的網絡群體,必將支撐著網絡點播平臺的日益壯大。